微創手術介紹
臨床衛教
微創手術(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),是指透過內視鏡及各種影像技術的輔助,使外科醫生在無需對患者造成巨大傷口的情況下施行手術。早期的微創手術專指「腹腔鏡手術」,因為當時只有開腹手術能夠用微創手術所取代,直到後來,當微創手術技術普及,才逐漸擴展其應用範圍至其他部位的手術。
微創手術的觀念在九零年代就已經是歐美國家的主流思維,當國內醫界仍在消化內視鏡手術所帶來的衝擊時,歐美各國早已經將其視為常規治療,並發展出無傷口的內視鏡外科手術。隨著時代的進步,現代醫療除了提昇疾病治療效果之外,亦相當重視如何減低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痛苦,以及提昇治療的安全性。
外科手術的目的雖然是為了治療疾病,但傳統手術所帶來的疼痛、壓力及創傷,卻總是令病患感到卻步而擔誤最佳治療時機。而微創手術本身具有傷口小、失血少、恢復快的特性,可以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題下將創傷程度減至最小,大幅減少感染、疼痛及住院時間,使病患可以更快回到工作崗位,恢復正常生活。因此,微創手術已成為外科發展的趨勢,亦是外科醫師必要的學習項目之一。
微創手術的基本操作流程,以腹腔鏡為例:病人麻醉後,醫師在病患的腹壁切開3-4個直徑約1公分的小傷口,然後插置穿刺套管進入體腔,作為方便器械或用品進出的通路。在其中一個孔中放入微型攝像鏡頭,將病患體內的影像連接到電視螢幕上,而其他幾個腹壁小孔則放入剪刀、鉗子等手術器械。手術過程基本與開腹手術一樣,但醫生是看著螢幕上的體內影像在病人體外控制手術器械,對病變的組織進行鉗夾、切割、縫合等操作,最後再將切除的腫塊放入檢體袋中取出,完成手術。
微創手術使得許多病患不再需要開腸破肚來治療疾病,經由數個1公分的小傷口便可達到切除病灶的目的,病患可以擺脫傷口疼痛的夢靨,縮短恢復的時間及住院的日數。以消化外科為例,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,對於膽囊及膽管結石、肝臟手術、大腸腫瘤、胃食道逆流、胃癌切除、腎臟及腎上腺切除甚至肥胖手術都已常規性的使用腹腔鏡手術,許多國家更進一步的使用機械手臂執行微創手術。
時至今日,醫療科技的進步不可同日而語,微創的觀念也慢慢並非只侷限在外科手術上,但凡是能減輕病人不適的檢查及治療,都是微創醫療的目的。例如:腸胃科的膠囊內視鏡、泌尿科對於攝護腺的雷射治療,以及心臟科對於冠心症的血管支架放置…...等,都已被納入微創醫療的範圍,整個醫療界正朝著這個方向持續的發展與進步著。